协会介绍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抗疫风采>列表>详情

一线支援

直击疫情 会员风采丨温州康宁医院 “让我们也用一次逆行,来守护那些最美逆行者吧”

来源:温州康宁医院 作者:温州康宁医院 发布:2020-02-19 00:14

“你是否愿意驰援武汉?明天就出发!时间紧迫,你只能考虑10分钟。”
“我愿意!”
“我愿意!”
默默结束通话,电话那头脱口而出的两个回应,还是让温州康宁医院集团董事长管伟立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应允承诺的两位教授——温州康宁医院集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唐伟教授、资深心理专家刘志宏教授却没有时间多想,即刻就开始打包行李,做起了和家人分离的准备。

那时正是2020年2月9日凌晨,元宵佳节刚过10分钟。


刘志宏日记:

     放下电话我有些小亢奋,然而看着身边的妻子,我又沉默了,心中有些忐忑地说:“我要去武汉了。”没想到,妻子只是看着我说:“不去,你会更焦虑、会遗憾的。”

唐伟日记:

      多年危机干预的经历已经让妻子习惯了我这种突然离家的工作方式。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帮我收拾行李时,眼里却噙着泪。她没有说什么,只叮嘱了一句:“我把丈夫借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把他还给我。”


      出门前,女儿跑过来问我:“爸爸,武汉这么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啊?”我望着女儿天真的脸,告诉她:“武汉有很多怪兽,爸爸去打怪兽,打完怪兽就回来。”女儿年纪还小,在她的认知里,打怪兽的都是英雄,而英雄一定能胜利归来。


      国有难,招必应,应必战,战必胜。虽然,爸爸不是英雄,但爸爸一定会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勇敢逆行 出征武汉

2月9日一早,两位教授在安排好工作与家庭后,带着温州政府、医院以及同事们的期冀和祝福,从温州、杭州兵分两路,与支援武汉的第三批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的其他成员集结。

刘志宏日记:

     此次,我将和唐伟主任代表康宁,也是温州地区唯一的两人参加省医疗队。此前,我们一起完成过温州泥石流灾后心理援助的任务,这一次相信我们也能圆满完成任务。


      虽然在临行前的祝福中,也夹杂着他们的担心与不解,但即使再来一次,我想我们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作为温州康宁的一员,我接受医院“敬佑生命、谦卑服务”的价值观,基本的忠诚和融入血液里的价值理念,告诉我,不能不来。


……


      省委省政府及省卫健委的领导为我们送行,浙大四院陈院长接过队旗并带领我们宣誓:“我将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敢打必胜、坚决完成任务。”


      16:00,我们出发了,十几辆大巴车浩浩荡荡驶向机场。看着向我们挥手欢送的人群,一种责任与寄托油然而生。


与队友的合影


      18:50,我们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在空荡荡、静悄悄的候机大厅里短暂休整后,开始我们的“逆行”。


      23:50,在新的一天到来之前,我和唐伟主任乘最后一辆大巴,终于到达驻地武汉市黄坡区的一家酒店。夜深了,一桶方便面、温州鸭舌和烤虾小零食下肚,我们终进入睡眠状态,迎接新的一天、新的挑战。


温州康宁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

2月11日,在驻地接受休整、自我防护知识的学习的2天后,两位教授接到了转移的命令,与其他救援队员一起赶到了木兰草原风景区,并得知可能要接管一个方舱医院。

新的驻点酒店是一个停业已久的度假村。没有热水、没有食物、没有被褥……极度匮乏的物资使一些队员出现了焦躁的情绪。作为队里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两位教授出面,安抚了大家的情绪,但其实,他们自己却还缺少进入方舱医院必须的防护服。


唐伟教授在武汉拍下的视频

唐伟日记:

      天气阴冷冷,大家心情都很沉重,一路没有说笑,都在看手机信息,给家人和朋友打电话、报平安。


       我和刘教授对防护用品犯愁的时候,管董打来了电话,他告诉我们不要担心物资的问题,康宁一定会帮忙解决,我们只需安心地参与救援活动。我们的心安定了,因为我们的背后有最坚强的后盾。


第一次面对医护人员的心理援助

2月12日,唐教授和刘教授遇到了一位从方舱医院换班出来的援助护士。她告诉两位教授,当时坐了10小时大巴过来,没有休息就开始工作。当地的护士见到他们都忍不住哭了。在医院里,每个护士要管理100-150个病人,每天查房两次。连轴转的工作对身体是很大的考验,而太多的生离死别更是让心理压力达到了极点。每当夜幕降临,医院的驻地酒店总会传出一些绝望的哭喊与咆哮,这是医护人员在发泄……

唐伟日记:

      我知道在武汉的医护人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我也知道他们每天要面对什么。但这个护士和我面对面讲述这一切的时候,我依旧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口罩和防护服之下的她,还是个小姑娘,但她和她的同事一起,用血肉之躯守护着大家,守护着我们的国家。


       我和刘教授与她聊了半小时左右,在她临走前,我俩提供了一些心理防护的建议,她对我们说:“谢谢,和你们聊完我轻松多了。”但我和刘教授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我们迫不及待想为这些一线的医护人员多做些事:他们太辛苦了,他们守护着同胞的生命,我们则想用自己的专业守护他们。 


心理保障与援助的硬仗即将打响

在木兰度假村酒店驻守的医疗队队员即将有计划地分批进入方舱医院,这也意味着心理上的保障必须跟上。两位教授迅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确保医护人员的健康心态和自我心理照料,为可能的持久战保持持续的“战斗力”;对有特别需要的病员提供心理帮助。

刘志宏日记:

       面对新的方舱医院、新的医护人员、新的病员,我们必须制定好心理援助计划。因为迎接我们的将是一场恶战,这不仅仅是专业技术和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每一位参战人员心理的巨大挑战与考验。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刘教授执笔了一份《医护人员心理保障与援助的实施计划》,与唐教授商量后发给救援队相关领导,并在相关微信群里公布了电话和微信号,承诺24小时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可能的心理帮助。

暂定的面对面心理咨询地点


第一次争吵

2月12日下午,在董事长管伟立的积极联系之下,武汉普仁医院院长徐大勇为两位教授送来了无偿的援助。疫情之下,每一件防护衣、每一份物资都弥足珍贵。



有了防护的装备,两位教授开始讨论由谁来“下舱”,没想到两人却因此产生了争吵。

唐伟日记:

       人对未知的事物会有本能的恐惧,我们都知道进去意味着危险,但我们都不想彼此先去面对。我们两个50多岁的人第一次吵得面红耳赤,因为争执不下,我们只好打电话给管董。最终,管董考虑到刘教授的年龄比较大,而我的身体素质比较好,所以由我先进方舱医院,我去三次,刘教授去一次。


       刘教授不情愿地接受了,但他也提出,如果我要去方舱医院,他一定要和我一起去,他要在外面等我出来……瞬间我泪奔了。


       这就是我的同事,我的战友。这就是康宁人。


今天是两位教授支援武汉的第5天。他们已全面进入战斗模式,为身在武汉的医护人员、隔离患者们提供最专业的心理援助。但在每天的休息时间,他们仍会在线上为需要的人群进行远程咨询,仍会记录下在疫区看到、感受到的点点滴滴。


接下去,小康将持续关注两位教授在一线抗疫的过程,也愿“最美逆行者”们平安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