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天连续奋战
救治117位新冠肺炎患者
其中2位危重患者
28位重症患者
4位失能患者
医护人员0感染
患者0死亡
0投诉
为响应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关于援鄂的号召,3月3日,由周口港区医院(周口烧伤医院)贺志勇、田超、尹东云、王记、石恺丽、孙美清、郑艳平、许听听8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作为周口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对口支援武汉商职医院。到达武汉后,援鄂医疗队员克服饮食不习惯、患者情绪不稳定、工作繁重等各种不利因素,与兄弟医院同仁一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既当战斗员,又当心理辅导员,圆满完成援鄂医疗任务。
4月1日上午11点,周口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周口港区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载誉归来。周口市政府秦胜军副市长,周口市政府唐峰副秘书长、周口港区管委会党组孙红伟书记、张东立委员,周口市卫建委金玉贞主任,周口市民营医院协会张志平会长、王希振秘书长等领导出席简短隆重的欢迎仪式,为勇士们接风。


周口高速路政、周口高速交警、宁洛高速周口收费站采用列队欢迎、敬礼、设置欢迎条幅等方式,向归来的英雄们致敬。并由警车一路护送至周口迎宾馆。

美丽的鲜花,热烈的掌声,送给回家的抗疫英雄们。上午11时,警车护航,载有援鄂医疗队队员的车缓缓驶来,通往周口迎宾馆门口道路两旁,70多名同事、亲朋好友夹道欢迎。他们轻摇国旗动情呼喊:“欢迎英雄回家!”父母亲、丈夫、孩子早已经望眼欲穿,他们带着水果、衣物早早在这里等候,6岁的任梓馨隔着车窗,向援鄂医疗队队员尹东云挥手:“妈妈,你看到我了吗?我和爸爸给你带来了好吃的。”

回家不忘防疫安全,队员们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全身喷洒消毒,秦胜军副市长等领导在车旁亲自迎接,看到工作人员为队员们喷洒消毒,一句“这是别样的接风洗尘”让现场热烈的气氛更添欢快。
秦胜军副市长在欢迎仪式上说道:“看到周口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凯旋回归,我和你们的家人一样感到非常高兴!疫情发生以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为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你们,在疫情发展最迅猛、救治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白衣执甲、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奔赴抗疫最前沿,与湖北人民肩并肩战斗,同新冠病毒面对面较量,对病患人员心贴心呵护,为武汉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充分体现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彰显了医者仁心的情怀。你们在前线抗疫,你们的家属在后方照顾老人和孩子,一样的伟大,我代表周口市政府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秦胜军副市长还贴心的叮嘱队员们在接下来的14天里,安心休养,照顾好身体,待隔离结束,重返医疗岗位,为周口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贺志勇向各位领导汇报了29天来医疗队对口支援武汉商职医院的工作情况,他介绍道:武汉江汉区是商业中心,人口密度较大,人口较老龄化,也是疫情的重灾区。由于当地气候潮湿,加之防护服密不透风,几位队员身上长满湿疹,严重的甚至皮肤溃烂。尽管如此,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交出一份胜利的答卷:战“疫”期间,他们累计收治117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包括2位危重症患者、28位重症患者和4位失能患者,并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零投诉的“三零”战绩!临别中共江汉区委、江汉区人民政府向他们授凯旋旗,武汉市书法家协会向他们赠送“江城无恙 感恩有你”墨宝。
孙美清则动情的说道:“作为医疗队年龄最小的队员,我当时报名就是想着作为医务工作者不能总看着手机上的新闻干着急和难受,我一定要到一线去帮助武汉人民一起抗疫,很荣幸我去了,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贺志勇在发言中对党、周口和武汉两地政府、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卫健委等主管部门和周口港区医院周口烧伤医院的家人们对他们援鄂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深深的感谢。
他表示:“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回到家乡,也要褪去英雄的光环,回归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身份。待14天隔离结束后,我们要尽快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援鄂医疗队队员石恺丽的母亲张书华女士代表队员家属发言,对亲人们英勇无畏、大公无私,赴鄂医疗援助的行为感到骄傲和自豪,对他们的平安归来感到无比的高兴和宽慰,对党和政府以及医院提供的充分而细致的保障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14天里好好休养身心,期待着14天后回到家人的怀抱和工作岗位中去。


至此,周口所有援鄂的三批医疗队共86名队员全部返周,周口港区医院周口烧伤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的8名队员,以队员0感染、患者0死亡、0投诉的三“零”战绩完美收官,为周口援鄂医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江城无恙,感恩有你!
——武汉市书法家协会赠周口港区医院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