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介绍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抗疫风采>列表>详情

直击疫情

直击疫情 会员风采丨钱培鑫:社会办医者的担当

来源:杭商编辑部 作者:杭商编辑部 发布:2020-04-07 10:05


杭商传媒记者李洁   通讯员高宇/文    楼晋瑜/摄    编辑/何影丹


2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陷入焦灼。晚上9点53分,一通电话,让钱培鑫经历了百感交集的一夜。

电话来自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大意是,希望浙江和康医疗集团旗下杭州各医院派出5名医生,10名护士,参与组建杭州援鄂紧急医疗队,即时组建即时上报,明天出发。

作为集团董事长,接到电话,钱培鑫的第一反应是责无旁贷,但他很快感到焦虑。“没有医务人员响应怎么办?员工在湖北受到感染怎么办?”

这样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和康集团成立14年,其经营版图遍及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建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院16家,形成了一个覆盖医疗大健康全产业链的生态圈。尽管如此,其民营医院的底色没有改变。面对疫情的考验,钱培鑫担心,没有荣誉的加持、没有编制的激励,拿什么说服员工?

的确,一直以来,参差不齐的发展现状,让外界对社会办医保有疑虑和误解。大疫面前,钱培鑫面临的大考,是社会办医者的专业水平,更是社会办医者的良心。


出征


接下“军令状”是本能反应。

和卫健委通完电话,钱培鑫把组建援鄂医疗队的任务抛到集团医管微信群。群里还有三人,分别是曾任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和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的裘华森,他在和康的职务是集团副总裁;曾任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的娄国强,他是SARS时期,“非典”临床指挥中心的联合总指挥,目前负责和康杭州地区的医院管理;另一位是杜宝君,集团医疗总监,一位优秀的心内科专家。

平日里,这个微信群组成了和康集团医院管理的最强大脑。此刻,应对疫情的关键决策也从这里输出。“先选出一个队长,再召集各医院院长。杭州地区5家医院,每家抽调3人。”钱培鑫快速梳理思路。

责任重大,队长的人选,至关重要。“我来带队!”杜宝君第一个报名,成为和康援鄂抗疫医疗队的队长。他也是钱培鑫眼中的最佳人选。“其他几位年事已高,宝君有经验、有技术,公司高层带队,召集其他医护人员才有底气。”

钱培鑫起初的焦虑很快消散了。22:10,组建援鄂医疗队的消息发布到和康杭州各医院工作群,“我报名!我请战!”“我是党员,责无旁贷!”……类似的请战回复超过了200条。这样的“刷屏”让钱培鑫泪目,有人把微信发给医院院长,有人直接找到了钱培鑫,为的都是争取到一个机会,到抗疫一线,支持湖北。

自告奋勇者,其实各有各的难处。有人新婚不久,有人父母年事已高,有人孩子无人照料……23:30,15人的队伍集结完成。此刻距离出征不到15个小时。

2月9日早上11:00,在杭州康馨康复医院一楼大厅,抗疫队伍行前留影,他们身后的屏幕上镌刻和康愿景,“做一个有良心的医生,办一家有良心的医院”。钱培鑫为出征的医护人员送行,他深深地一鞠躬,说,“很感动、很感谢、很光荣,希望能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归来。”

这不是和康集团第一次出征湖北。在此之前,1月29日,和康集团第一时间发起“勇担社会责任贡献社会办医力量浙江和康医疗集团倡议书”,集团9名湖北籍已返乡的医护人员,率先组建了第一批留鄂志愿服务队。

将两批和康人送到一线,疫区医护人员的缺口依然存在。担心疫情进一步蔓延,钱培鑫发动集团全体员工,面向集团旗下十余家医院,招募组建新一批援鄂医疗队。

按下红手印,立下生死状。经统计,来自集团旗下各医院的报名医护人员合计478人,根据各地市卫健委指令做好随时前往湖北地区支援的准备。之后,2月20日,黄山市组建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和康旗下黄山新晨医院护士长吕金芝赶赴一线。至此,和康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达到25人。

 “我相信这样的奋不顾身是出于本能,没有人会在乎那一点点补贴,完全是一种奉献的精神。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忘我,这是医务人员的职业情怀。”钱培鑫深有感触地说。

硬仗


钱培鑫喜欢写诗。

3月10日,他在朋友圈里写道,“陌上花开屈指待,但听人歌缓缓来”。同时,他转发了《和康援鄂一线满月纪事》,此时距离第二批浙江和康医疗集团抗疫队伍出征武汉已过去30天。

时间往前推移,队伍到达湖北的第二天,15封来自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的感谢信,发到了医疗队员家属手中。信中写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奉献精神,这是他们内心使命的召唤。

是的,唯有医道酬德者,才能在这一场与病毒竞逐的赛跑中义无反顾。医疗队抵达武汉后,分秒必争。培训、熟悉、适应、管理……队员们用最快速度完成全部准备工作,有效开展救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和康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攻坚克难,克服身体上、心理上、生活上的种种不适,竭尽全力,只为患者早日康复。

在杭州支援武汉医疗队的带领下,和康援鄂医疗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医生队员分成了4组,护理队员分成了3组,奔赴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4F重症隔离病房。

医生负责下医嘱、写病历、查房、讨论病人病情与指导治疗……护士负责皮下注射、发药、静脉输液、测量体温等以及生活护理。他们夜以继日地替班换班,被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防护服闷得透不过气,队员们为患者诊疗护理、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一天下来,浑身酸痛,手被消毒液清洗得泛白、蜕皮,声音沙哑、鼻子红肿,衣服也湿透了。大家在防护服上写上了“加油”,为自己加油鼓劲,也为患者带去战胜病魔的勇气。

每天晚上,在医管群里,杜宝君会向钱培鑫汇报当日细节,工作进展、人员状况、防疫物资调配,确认过一切安好,钱培鑫才放心下来。钱培鑫说,“公立医院人员的老板是政府,你们的老板是我,不允许出状况,否则无法交代。”

3月30日,是队员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隔离病房奋战的最后一天。在战“疫”的火线战场,整整51天,15位和康援鄂医疗队队员度过了难忘时光。

确保病患安全转运,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最后一班岗的艰巨任务。除了转运病患,另外的工作就是繁重的终末消毒及物品归整工作。走廊上,有人擦拭监护仪,有人整理治疗车,有人集中回收利器盒,有人正在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裹被褥……在转运完最后一名患者、撤离各种器械设备后,又逐渐恢复成当初普通病房的模样。

队员们奋战在一线的日子,钱培鑫换上了新头像。画面中,身穿防护服的和康抗疫队员比划出加油的手势,钱培鑫配上了唐代诗人令狐楚的诗词,“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3月30日,和康援鄂医疗队的工作告一段落,钱培鑫在朋友圈里写下“陌上花开,英雄归来”的感言。这场疫情带给他诸多思考,“这更加坚定我要以德立院,塑造好和康品牌,坚定了我社会办医的信心。”


信念


误解依然存在。

“疫情中的表现,多多少少改变了人们对社会办医者的印象。都说支持社会办医,但其实是举步维艰的。”辞去公立医院的院长,成立和康医疗集团,10余年的努力,钱培鑫依旧没能消除外界对民营医院的偏见。

同在抗疫一线,公立医院,民营医疗,因为名义的差别,前者被包裹在媒体和全国人民的脉脉温情中,后者则大多被遮蔽。

抗疫中有两个细节让钱培鑫心里“咯噔”了一下。其一来自外部,在武汉抗疫一线,与同去救援的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相比,民营医院的医生是被相对冷遇的一群人。身份的区别产生一条无形的鸿沟。其二来自医护人员家属,对于和康援鄂队员,钱培鑫许诺升职加薪,加薪幅度是在常规薪资标准下,额外永久性提升10%。但这并不具备强烈的吸引力。集团内部就有人在问:参加援鄂的人员对今后考公立医院有帮助吗?

对于这些,钱培鑫都表示理解。行业具有天然短板,2001年开始,医疗政策逐步改革,政府才开始适当鼓励社会办医,社会办医起步晚、底子薄,更不像公立医院那样有国家财政的支持、抗风险能力强,“一切都要靠自己”。社会资本源源不断涌入医疗市场。但与此同时,民营医院恶性竞争、服务能力不强、医疗水平低下等状况仍然存在。

正如钱培鑫对和康援鄂医疗队员的评价,“逆行诸君,认识与再认识。”疫情让大家看到了社会办医者的担当,无论公立和民营,“仁者”都应被赞誉。

对于偏见,钱培鑫没有过多辩解。他只是默默耕耘,守着办一家有良心的医院,做一个有良心的医生的初心。他努力扭转局面。曾经多年的公立医院工作经验让他明白,民营医院的机会在于细节与服务。“说实话,当时医疗系统的服务意识、诊治效率等等真的是太不尽人意了。”钱培鑫知道,患者的核心需求并不复杂。“病人来到医院,就希望能够‘快点治好病,千万别出事,少花冤枉钱,把我当人待’,和康就是要办一家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

近年来,政府采取多种举措鼓励社会办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民营医疗一直处在增长的曲线上——2013年医院24709个。2017年突破3万个,达到31056个。2019年末全国医院3.4万个。经历此次疫情后,人们就医心理和习惯或将得到转变,钱培鑫有自己的考虑。

“在和康集团各个医院里,我们会更重视中医,同时投入新冠肺炎康复设备的研发生产。”他的最终目标没有改变:深耕连锁医院、康复、医养、智慧医疗,让和康成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集团。

“以人为本,以德立院”。社会办医是一条道阻且长的路,需要专业实力、品牌文化,以及社会认同与接纳。

发展社会办医的意义何在?正如钱培鑫在和康集团10周年生日时所言,“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于是,我们有机会站在我们投身的这个行业的风口浪尖,一展身手。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见证并身体力行地参与了这场变革的全过程。这是一个重视民生的时代。于是,我们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才智,在温饱问题解决后这个成为第一民生的医疗健康行业里,崭露头角。其实,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我们感恩的人民的健康乃至生命作出了多少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