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明:1034名外省非公医疗医者正在湖北抗疫,谁说民营医院当了逃兵?!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作者:喵喵 责编:崔佳慧
发布:2020-02-19 11:19

尽管家底不厚,但郝德明还是坚定表示:有能力的社会办医还是会上。前方在战斗,作为后方支援义不容辞!在此次新冠肺炎抗疫战中,公立医院医护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然而还有一支力量,并不引人注目却同样在踊跃请战、热血出征、奋战在抗疫第一线,那就是社会办医。即使在中国医疗界,很少有人知道,本次抗击疫情中牺牲的第一位医务人员,是来自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疫情防治、救灾助难,是为医者的天职、也是本分,这些与公立与非公立所有制没有任何关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告诉“医学界”。
疫情暴发后,无论是武汉本地,还是外省的社会办医,他们都第一时间积极投入这场面临生死严峻考验的抗疫战!1月20日,武汉市卫健委官网公布了定点发热门诊和救治医疗机构名单:武汉市普仁医院、武汉市汉阳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等均被当地政府征用为定点医院。笔者从武汉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了解到,其多家会员单位,包括武汉市商职医院、武汉东苑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广发肿瘤医院、武汉瑞华医院、武汉济和医院、武汉首佳耳鼻喉专科医院、武汉太康医院、武汉同人康中医医院等也先后被当地各级政府征用为定点医院。截至2月17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下称协会)共收到207份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文件回复,其中已直接派出医疗队正在武汉援助的有72家医院,共六批医疗队,共计1034位(医生306名、护理人员575名、工作人员153名),这些医护人员到达后,大大缓解了武汉本地社会办医院沉重的救治压力。不仅如此,协会还向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派出了支援医疗队,帮助该公立医院缓解了近期医护紧缺的问题。此外,还有166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了所在地政府组织的防疫工作,投入2000多人在高速公路口、车站、社区测量体温及其他防疫工作(此数据信息协会还在持续统计中)。郝德明补充道,协会于1月31日和2月13日先后2次发布增援医疗队的紧急需求和动员通知,截至目前已经收到1290位医护人员报名请战信息。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志愿报名支援武汉抗疫医院和医务人员部分名单
在防疫物资捐赠方面,社会办医机构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石家庄平安医院捐赠60万元医疗物资;青海格尔木健桥医院向防疫部门捐赠10万元;宝鸡高新人民医院捐赠口罩55000只;隆化县隆化镇医院向当地防疫部门和学校捐赠口罩35100只、防护服50套、护目镜304个。据了解,这些数据还在继续增长。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医院共有3.4万家,其中公立医院1.2万家,非公立医院2.2 万余家,非公立医院占比65%,但诊疗量仅占15.1%。总体而言,社会办医机构虽然数量占优势,但实际医疗服务量却远远不如公立医院,医疗人才捉襟见肘一直是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
尽管普遍家底不厚,但郝德明还是坚定表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前,社会办医人也必然会挺身而出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无论从医疗规模到专家团队,还是医院的医疗实力,有一大批社会办医院已经足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1月29日上午,青岛思达心脏病医院马俊院长闻讯协会急需派医疗队驰援武汉,二话没说,积极响应协会号召,联合青岛颐生健中西医结合骨伤医院,召集8位重症、心脏科和内科等医务人员,于第二天自行备足医用物资和生活用品,自行驾车十余小时,急驰武汉市汉阳医院支援。
青岛思达心脏病医院驰援武汉的医护出征仪式 /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
2月3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组织的212名专家、医护人员搭乘包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奔赴武汉市第八医院(卓尔长江应急医院)开展救治工作,驰援抗疫一线。这些医护人员涉及呼吸、感染控制、重症医学等多个专科医院、科室,均具有丰富的防控治疗传染性疾病经验,其中一些还执行过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韩新鹏主任带队进行了第一班交接,核对患者信息并进行核查诊断、查房。/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
2月9日,树兰(杭州)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医疗队集结出发,这次派出的团队来自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的5名医生、10名护士共15人,由呼吸与危重症科杨莉主任带队。他们此次支援任务是与上海、江苏、福建、山东、广东等地的医疗团队前往武汉,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16个重症病区和1个重症监护室。
出发前,每个队员再进行一次防护服穿脱练习 /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2月14日,德济医院派出了上海首支社会医疗救援队,医疗队9人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重症监护、急诊等科室,医生均为主治,2名护士长,其余护士资质均为主管医师,在危重症方面均都有经验。此外,该医疗救援队随车携带了一个半月的医疗物资,包括2万多只口罩、5千多套防护服、1000多副护目镜、若干手套帽子等。如果说公立医院拿出了最硬的“龙鳞”,那么社会办医也毫无保留,几乎拿出所有精锐,同样可敬!
1月底,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安徽更是提出在享受临时性工作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6000元的一次性慰问补助。“医学界”注意到,在抗疫战中,已有23个省、市出台优待一线抗疫医护的政策,从职称评聘、津贴发放、职务晋升、小孩入园入学、疗养待遇等方面,给予特别照顾。然而,同样在前线,对于社会办医方面的补贴扶助却声音寥寥。“医学界”查阅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官网发现,协会对于驰援武汉的医疗机构给予荣誉证书,并向医疗队长、副队长颁发聘书。
此外,2月17日,作为全国社会办医娘家的协会决定联合有关保险公司,为全国社会办医的医务工作者免费提供6万份(人次)新冠肺炎商业医疗保险,来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些与公立医院两相比较,显然社会办医机构收到精神激励更多,而物质补偿几乎为零。“医学界”联系了几家社会办医院了解到,国家目前还没有出台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相关政策。目前同样是政府委托指定的发热门诊,但公立的有经费补贴,而社会办医却无缘。“我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要切实关心社会办医的医务工作者工作防护和身心健康,尽快研究出台针对社会办医工作者的关爱保障措施、激励鼓励政策。对社会办医工作者也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郝德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