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沉痛悼念杨镜会长
2024年7月30日是老领导杨镜会长的告别日,也是他生前亲朋好友、老同事的悲恸难忘之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委托副秘书长王珊同志前往哈尔滨吊唁敬献花圈告别。送花圈的还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第一、二届会长殷大奎,第三、四届会长张雁灵,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党委等。
杨镜同志1939年1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曾名杨晶,于1958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1963年9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至1986年在哈尔滨第一医院工作,任普外科主任;1986年至1993年在哈尔滨第四医院工作,任副院长、院长,1992年取得主任医师任职资格;1993年至1999年在北京医院工作,任第一副院长兼副书记;1999年4月调任中华医学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专职);期间2002年1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首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定代表人。
以下为部分唁电内容:
青山依旧在 英名永留存
中伏刚过,一个不幸的消息从哈尔滨传来,中国医师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镜同志因病逝世了!
中国医师协会的同志们转发了悼念的信息,每条信息中都表达了对杨镜同志的深切怀念。
杨镜副会长突然走了,不知道他还有多少未了的心事。春节前我俩通电话,他还说,从哈尔滨回来后我们聚聚,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很想念他。没想到,老会长食言了,他没有兑现承诺。
我认识杨镜同志是在20世纪的一张报纸上。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会见了在北京医院住院的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杨镜作为医院领导陪同了会见。我记得照片上一共五个人,杨镜同志站在邓小平和西哈努克亲王身后中间位置。照片上看得出来,他个子高高,文质彬彬,仪表堂堂,真是一位帅男。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2003年的春天。当时我在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工作,就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刻,他亲自带领中国医师协会的同志,到小汤山医院慰问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家”的温暖。记得当时他对我说,中国医师协会是全国医师的家,你们有什么困难告诉我们,我们会动员全国的医师帮助你们。他的几句话,像一股暖流,涌动在小汤山。
世界太小,缘分很大,十年后我很荣幸到中国医师协会工作。我从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会长手里接过了协会会长的职务,又从杨镜同志那里接过了中国医师协会法人的责任。
我在协会工作了八年多时间,了解了太多杨镜同志的故事。
往事依稀,泪眼蒙眬。
2002年,他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党委副书记。受国家卫生部委托,他和国家卫生部殷大奎副部长一起,负责筹建中国医师协会。
协会初创,困难重重。他作为常务副会长兼法人,经历了太多的艰辛。有人说,当时的医师协会是“四无”单位:没有编制,没有经费,没有任务,没有一间房子。
杨镜同志对工作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协会必须先有个好定位;必须先立好规矩。为此,“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12个字,成为中国医师协会章程里面的宗旨和任务。
他以敏锐的智慧和宽厚的诚意,招兵买马,布阵立项。先后组建了协会各部门和各分会,设立了维权自律、定期考核、专科培训、医师宣言等有影响的抓手项目……
他对同志不存欺心,待人温厚。记得我们在交接工作时,他对我说,协会同志们这些年很不容易,协会没有家底,各方面困难很多,员工薪酬都不高,特别是年轻同志养家糊口压力很大,就靠这点薪酬过日子,我觉得很对不住大家。
他出身于名门,书生气不减,保持着洁身自好。他处事谨慎得体,待人不卑不傲。这几年身体不好,家里也有很多困难,但他从不张口麻烦协会同志。
杨镜同志节俭朴素,对自己要求严格。有一件事,印象深刻,我曾经在几次会议上讲给大家。
2012年12月10日,是中国医师协会换届的第二天,也是我到协会上班的第一天。已经卸任的杨镜同志,正在严肃地批评办公室同志。原因是换届会议期间,办公会同志为了参会领导中午休息,给家住北京的协会领导,也安排了宾馆的房间。
协会历经数次上级和业务部门审计和巡视,在杨镜同志任期内,协会财务账目清楚,项目有根有据,没有违规和案件,作为一个初建的行业组织,实为不易。
我们永远对他心怀敬意,他是中国医师协会奠基人之一。
杨镜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心中不可补偿的损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月隐星稀烛有泪,水淡茶凉笔无言。
杨镜同志千古!
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
张雁灵
2024年7月28日
(张雁灵系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四届会长,第一、二届会长系殷大奎,现任第五届会长系马晓伟)
笑颜已逝风范永存
——深切缅怀杨镜会长
昨日,杨镜会长因病在哈医大医院重症监护室历经四个多月抢救无效,而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5岁。今晨噩耗传来,悲恸不已。回想医师协会工作的日夜朝夕相处,杨会长的音容笑貌仍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
记得那时他每天都会到我办公室,他不仅找我亲切谈话,还细心指导我如何应对工作,且时常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杨会长历经艰辛,鞠躬尽瘁。他的伟大不仅是中国医师协会的主要创始人,而且他最早动议要设立中国医师节,他为全国医师推进建立了“中国医师奖”褒奖制度——让医生有尊严光荣地救死扶伤;建立“医师定期考核”学习制度——让医生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这些都为医师协会今后提供了行业工作抓手。他一生为人不卑不亢,平易近人;他忠诚于事业,睿智于工作,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永远怀念他。他的离去是我们的哀痛和遗憾。
缅怀相聚萦心怀,追思往昔肠断伤。如今他笑颜已逝,但山河与悲;他精神依然,且风范永存。愿杨会长归乡入土!安息千古!谨致柏秋大姐和家人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定代表人
郝德明敬挽
2024年7月29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