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大三甲专家多点执业,却让私立院长头疼了!
名院专家多点执业挖私立患者
近日,《看医界》在与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交流医生多点、自由执业话题时,了解到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业内“八卦”:
国内一家大三甲医院的一位高年资专家到一家私立医院多点执业,原本令该私立医院院长非常期待,如今却发生了一系列头疼的事。
一、这位名院专家虽然头顶着名院光环,但并没有自带的患者流量,到该私立医院多点执业,主要靠私立医院自己的患者流量。
二、不能自带患者流量也就算了,上述名院专家竟然还私下把该私立医院的患者带到另外一家私立医院手术。
三、该专家为私立医院创造的业绩实在是太少,当该私立医院试图同时引进另一位相同科室的医生来多点执业时,遭到该专家强烈反对。
对此院长甚为头疼,进退两难。不顺着这位专家就意味着闹掰了,也不想彻底得罪这位名院专家;顺着的话,医院损失大不说,也不是长久之计。
看似一则八卦,实际上是中国医生群体走向市场面临的系列困境和挑战的真实写照。
医生离开名院,患者流量往往断崖式下跌!
据《看医界》了解,上述名院专家多点执业没有患者跟随的情况非常普遍。
长期以来,中国医生普遍缺乏品牌意识,一代又一代医学精英铸就了名院的品牌,自己却不为公众、病患所熟知。
以至于形成了患者主要认庙而不是认和尚的习惯。有业内人士开玩笑说,即使是一位没有医学知识的行外人坐在大三甲医院的诊室里,患者照样趋之若鹜。
而反过来,一些名院专家离开医院后,患者流量也基本上就没了。
原因很简单,一位离开三甲医院的大医生直言,“在公立医院时,患者乌央乌央的,每天身后跟着一大片,太多了,别说维护和患者的关系了,烦都烦死了。”
当然也就谈不上给患者自己的联系方式,助手的一般也不会给。如此一来,医生一旦离开原来的名院,患者想找也找不到。
而且一些名院专家身在名院时,往往忽视品牌宣传。有媒体希望采访一些大三甲医院专家时,专家婉拒的理由令人竟是,“我们不缺患者,不需要宣传。”
也因此,一些名院医生别说离开体制,即使跳槽到另外一家公立医院,患者流量也会断崖式下跌。
可见,在患者群体中没有品牌,是中国医生走向市场的第一大困境。
据《看医界》了解,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努力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打造自己的品牌。
而第一批敢于走向市场的医生也往往是在打造品牌方面的先行者,例如张强医生、于莺医生、龚晓明医生、裴洪岗医生、崔玉涛医生等。龚晓明医生就坦言自己80%的患者就是来自互联网。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论是否打算走向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都是医生群体的第一要务,越早越好。
自由执业精神亟待树立
众所周知,在中国医生多点执业的大潮中,公立院长除了阻拦医生出去多点执业外,更对医生把患者带到私立医院是严防死守。
媒体就曾报道过多起医生私带患者到私立医院被处分的案例,对于院长来说,飞刀尚可接受,但带患者出去坚决不行。
公立院长尚且对患者流失严防死守,私立医院岂能接受多点执业医生私带患者出去的情况?
对此,一位私立院长坦言,未来只有中国医生群体普遍具有自由执业精神、契约精神的时候,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才会形成大气候,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