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国际医疗旅游市场即将迎来中国标准!
市场规模巨大,但中国份额很小
“目前中国的国际医疗旅游市场份额和我国的国力完全不相称!”,在12月18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主办,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张强医生集团、盛诺一家、树兰医疗等机构参与的国际医疗旅游工作研讨会上,盛诺一家董事长蔡强如是表示。
据统计,全球每年跨境医疗人次超过1200万,国际旅游医疗年均增幅可达15%至25%,规模高达数千亿美金。而且据预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旅游医疗或将迎来高潮。
然而,这些市场份额中国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输出病人为主,据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评价中心副主任史岩介绍,每年多达50-60万中国病人到海外就医,而且还不包括部分通过旅行社渠道的高端体检、美容整形等数据。
而整体医疗水平和中国差距不小的印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却成为了国际医疗旅游市场的大赢家。
据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介绍,以泰国的康民国际医院为例,每年吸引了包括中东富豪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病人,美国患者都飞到泰国看病。这些提供国际医疗的医院提供了优质而且相对低价的诊疗服务。
另以匈牙利一个小镇为例,聚集了200多名牙医,为欧洲各国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可见医疗旅游的国际市场空间之大。
原因究竟出在哪?
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快速发展,诊疗技术整体水平远高于印度、泰国等国家,为何我国医疗机构在国际医疗旅游市场却少有建树呢?
据蔡强介绍,原因在于首先没有专业的服务团队。据介绍,2011年美国一家医院吸引的中国病人近几十人,后在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团队的帮助下,目前该院一年吸引了几千名中国病人。
蔡强表示,“以前盛诺一家主要服务中国病人到外国看病,未来更大的市场是外国病人到中国看病,因此我们专门筹建了团队,吸引东南亚、欧洲、一带一路、甚至美国等地的患者来华就医。”
其次就是接待体系的短板。比如签证制度,据蔡强介绍,按照我国现在签证制度,来华医疗旅游只能走旅游签证,仅为三个月,而一些肿瘤患者就来不了;此外一些医院的诊疗环境也有待提高,要按照国际医疗旅游的服务标准来进行诊疗环境建设。
不仅如此, 蔡强还特意提到了国内的诊疗服务价格,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国际医疗旅游市场缺少的是有品质的医疗服务,而不是仅仅是低价。此外,蔡强表示,一些药品、尤其是肿瘤药在国内的上市时间较晚等因素,也制约着我国国际医疗旅游业的发展。
据张强医生介绍,张强医生集团刚刚在新虹桥开业的国际静脉病中心定位就是国际化的诊疗服务,不仅服务国际患者,连医生团队都是国际化,目前已经有一位芬兰血管外科医生,接下来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血管外科医生也将加盟。
在张强医生看来,中国医疗机构要想拓展国际医疗旅游市场,除了国际化的服务模式和流程,医生团队的国际化培养非常重要。
因此, 张强医生集团的血管外科团队非常注重国际化培养,不仅每年举办200多期英语学术培训活动,还派经常医生到海外交流。
张强医生表示,上海要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现有公立医疗很难支撑,因此私立医疗的机会巨大,国际上的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也基本上是由私立医疗机构承担。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董事长杨杰介绍,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坐落在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具有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并获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目前园区已经入驻了一批技术领先、服务优质的品牌医疗机构,一批品牌医疗机构也在建设中。
乱象丛生,行业标准呼之欲出!
据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介绍,随着社会办医的高水平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业务发展也很快。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形式也很多,医院内有国际医疗部,社会上产生了许多从事国际医疗旅游的专业中介机构,他们不从事医疗活动,但从事中介服务,他们把国外病人介绍到中国来,但更多的是把中国病人介绍到了国外,近年来这一领域市场化发展快,但在服务机构、人员资质、医学翻译、诚信服务和收费标准上五花八门,问题不少,甚至十分严峻,医疗质量安全隐患多,执业行为急需规范。要赢得国际医疗旅游市场,必须建章立制,研究制定标准。因此,日前,国家卫健委监督局委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研究制定国际医疗旅游业务相关标准规范正当其时。
郝德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人就标准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领导人明确指出,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他还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
据媒体报道,以2018年12月公安部通报的一起特大海外医疗诈骗案为例,涉及相关案件2000余起,通过美容院寻找高收入、高消费的消费者,以免费豪华旅游的名义诱骗其到海外医院体检,以借机骗取高额体检、“药品”购买费用,类似的手法在这2000余起案件中“屡试不爽”,最终共计诈骗近10亿元。
据《看医界》了解,由于医疗旅游是新兴产物加上横跨两个行业,在监管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之前,政府主管部门希望行业标准先行,而涉及海外就医业务的机构,基本上都属于社会办医疗领域,希望通过行业自律和监管,先把行业尽量规范起来。
因此协会拟筹备成立“国际医疗旅游行业标准专家委员会”,希望业内从事国际医疗旅游业务的研究者、管理和从业者积极参与讨论、编写标准与规范,包括立标后的宣传、教育培训和评价认证的推广工作。
据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评价中心副主任史岩介绍,目前协会起草的国际医疗旅游业务相关标准规范,不仅适用于国内医疗机构,也将对海外开展对华国际医疗旅游的医疗机构开展认证,以警示风险。
知名医改学者、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发起人蔡江南教授建议,希望认证的标准对于国内外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医疗机构一视同仁,以促进我国医疗机构的服务国际化进程。
最后,据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介绍,未来国际医疗旅游行业评价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将计划落地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为全国希望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医疗机构、中介机构和病人,开展教育培训、评价认证、市场开发、医疗签证、专家会诊、业务咨询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