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介绍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情

行业动态

又一政策支持中医馆发展,中医馆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来源:第一药店财智 作者:第一药店财智 发布:2019-02-19 15:02

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了27项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其中在提升贫困地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上,要求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特色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

事实上,近年来,支持发展中医药和鼓励社会办医的相关政策、法规如“红包雨”一般纷至沓来,如中医诊所审批备案制、医师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医疗连锁发展等。在此背景下,社会办中医馆也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人更认为“民营中医馆的春天来了”。理想美好,现实骨感,民营中医馆的发展远没有想象的那般乐观。

01

中西医并重的目标未实现

在当下的中国医疗体系中,西医依然是主流,中医始终处于唱衰的尴尬局面。尽管国家先后提出“中西医相合”“中西医并重”等原则方针来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中西医并重的目标依然是任重道远。

一方面,中医药本身的特点是“简便廉验”的平民消费,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有独特优势,但社会办医在整个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是“满足多样化和多层化的需求”,如果要让中医药走上“多样化与多层次需求”的路子,很可能将“亲民、平民”的中医药推上“贵族、高端”的道路。

另一方面,民营中医馆很难在国家医疗改革中有发展空间,因为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一项任务就是医药分家,即使政策中有“鼓励将有意愿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的表述,但在公立与民营医疗体系的博弈中,民营中医馆想要分得一杯羹绝非易事。

02

各类乱象带来不良影响

“有好医、有好药”是中医馆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这样的理念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随着当下中医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已经不再是投入几个验货的老师傅、愿意花成本采购优质药材、愿意跟顾客苦口婆心地解释中药等级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对于中医馆发展而言,其中一大核心就是道地药材。但在供求关系和利益驱使下,中药材涨价、盲目扩大生产、恶性供应链竞争、以次充好等乱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同时也将给民营中医馆的坊间口碑造成极大损害。

这些现状对中医馆饮片质量的把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逼迫医疗终端去主动筛选上游饮片厂,甚至自己到产地采购原药材,自行加工炮制。

03

中医人才数量难以满足中医馆发展

民营中医馆的发展,核心资源是中医人才。

在国家鼓励社会办中医,鼓励中医创业,硬性要求各医疗机构和社会卫生服务建立中医药馆等中医药服务体系的政策鼓励下,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名医与民营企业、互联网巨头与传统的中医馆等主体之间,关于中医尤其是名中医的人才争夺,将异常激烈。

相关统计显示,中医目前注册数量仅有几十万人,根本无法满足国民对中医的需求,尤其是对名中医的需求。

此外,民营中医馆即使请来了名医,但由于待遇、对手竞争等原因,名医留不住、留不长等问题凸显,这也严重影响中医馆长期、稳定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民营中医馆开始培养青年中医,却又存在无师可承、培养周期长、投资大、自立门户等问题。

即使国家为民间技艺师承创造了承袭方式,设置了考核授予中医执业资格,但又存在执业地点等多方面的限制。由此可见,人才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民营中医馆的发展。

04

多数民营中医馆未享受医保统筹报销待遇

不管是药店还是医疗机构,医保定点资质对于销售额的提升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国内各地医保政策差别较大,有些地方的门诊是不能参与统筹报销的,患者只能使用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例如云南省。而诸如宁波等地,符合规定条件的中医馆可以获批门诊医保统筹报销,这一点就极大助力了当地中医馆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民营中医馆无法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医保统筹报销待遇,这也极大影响了患者对于民营中医馆的就诊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