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国家卫健委最新答复!监管民营医院,未来还将开展这四项工作!
7月6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开了一份有关“加强民营医院监管建议”的答复。
5年罚没5亿元
社会办医院建设发展“良莠不齐”
只不过目前社会办医院发展还存在三大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发展水平良莠不齐。部分社会办医院存在办医理念偏差,办医定位不准,不注重医院内涵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导致医院的竞争力弱,发展困难。
二是部分社会办医疗机构法律意识淡漠,存在超范围执业、违规使用医疗技术、违法发布医疗广告、雇佣“医托”欺骗患者诱导消费甚至有组织地骗保、要挟消费等问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导致群众对社会办医院产生信任危机,影响了民营医院的整体形象。
三是部分社会办医院为了控制成本,减少了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配置,导致医院内部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不足,存在医疗质量安全隐患。
02
医院问题“两手抓”
国家卫健委还有4项规划
(一)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在全行业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对发布非法虚假医疗广告、超范围执业、非法行医、医疗欺诈、强迫诊疗、制售假药等医疗乱象进行打击,各地正在积极开展有关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二)完善社会办医院综合监管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制度,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综合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创新监管手段,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信用监管制度,建立非现场监督与随机现场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新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防”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三)探索建立依法执业社会监督制度。拓宽公众社会监督渠道,通过12320卫生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采取内部通报和媒体公告等方式,定期公开公示辖区民营医院医疗质量评估情况和违法违规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营造社会共治局面。将社会办医院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社会办医院的责任人员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社会办医院诚信经营。
(四)进一步提升社会办医院管理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按照促进发展与规范行为相结合、夯实基础与提高水平相结合、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加强依法执业、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加强人才队伍和医院文化建设等六方面措施,不断加强社会办医院管理和内涵建设,全面提升社会办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2020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可谓是揭开了今年全国卫生领域大督查的序幕。
而后,就在上个月,卫健委、医保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2020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又指出,要启动社会办医院管理年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和整治“保健”、健康体检、医疗美容、生殖(不孕不育)、泌尿、皮肤(性传播疾病)、妇产、肿瘤、精神、眼科等社会办医活跃、出现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此外,还要着重处置非公立医疗机构虚假结算、人证不符、诱导住院、无指征住院等行为。
“放管服”由“放”转向“管”,社会办医疗行业正可谓迎来了最为严苛的监管时代。
虽然频繁的抽查专检,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社会办医院的运营效率,但往长远方向上想,其实也有利于净化整个医疗市场的竞争环境。我们希望未来的国家检查,不要“一刀切”,而是建立合理妥善的市场退出机制,不忘鼓励发展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