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介绍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自律维权>详情

自律维权

非公立医疗机构如何为自己正名

来源:北京至瑾律师事务所 作者:辛霞 发布:2016-05-13 00:00
一个名叫魏则西的年轻人的死亡,五一期间在华夏大地掀起轩然大波。一时间,百度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与百度一起被声讨的还有社会资本办医的莆田系医院。

  一个名叫魏则西的年轻人的死亡,五一期间在华夏大地掀起轩然大波。一时间,百度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与百度一起被声讨的还有社会资本办医的莆田系医院。

  在我国,良莠不齐的非公立医疗机构一直在质疑和掌声、批评和赞誉中成长,在缺少政府扶持和强势公立医疗机构的夹缝中生存。魏则西事件无疑给声誉本就欠佳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雪上加霜,使其跌入信任危机的深渊。现在舆论似乎要将莆田系医院以至所有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巴掌拍入十八层地狱,让其不得翻身。笔者认为,面对重重公关危机,非公立医疗机构不应回避退缩,而要勇敢面对,化危机为机遇,变挑战为动力,于绝境中求新生,用实际行动为自己正名。

  一、端正办院理念,变“生意”为事业

  医院的宗旨在于救死扶伤,医疗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如果不把办院当“事业”干,而是当成“生意”做,那么“逐利”就会成为医院的惟一目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出现没病当有病治,小病当大病医的现象;就会出现坑蒙拐骗无所不用,疑难杂症无不治的情况。办医院不是办企业、做贸易,决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决不能在病人身上盘剥。只有端正办院理念,精心诊疗赢声誉,立足长远育品牌,以技术夺市场,以服务争客源,医院才能走稳、走好,做大、做强。

  二、摆脱广告依赖,以业绩树形象

  虚假广告,欺诈行为,是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最大软肋,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广告是鱼和水的关系,要想让鱼活,首先得水清。非公立医疗机构要做好行业自律,约束不诚信的医疗行为,摒弃“九天揽月,五洋捉鳖”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广告语,克服“广告依赖症”,杜绝虚假广告坑人害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设施改良设备上,用在提高技术优化服务上。

  非公立医疗机构要立足为患者提供市场化差异化医疗服务,捡公立医疗机构之漏,补公立医疗机构之缺,有所为有所不为。扎扎实实练内功,踏踏实实强素质,用事实说话,以业绩服人。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让百姓满意;对员工负责,让业内认可;对社会负责,让政府放心。通过持久的努力,使大众心中的江湖骗子形象成为历史,树立起民营医院的良好形象和大众口碑。

  三、摒弃急功近利,循规律建医院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大都是外行领导内行,投资者和管理者经营理念相左现象普遍。投资者的理念是在赚钱的前提下治病,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甚至涸泽而渔;院长的理念是在治病的基础上赚钱,希望遵循医疗规律,慢慢培育市场,把医院“办好、做强”,“挖池引鱼”。于是乎,很多非公立医疗机构老板换院长比换内衣还勤。开医院不同于开饭馆,来不得快节奏,其成长周期一般不低于10年,而形成品牌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只有把医院当成孩子养,以成长成才为目标,医院才会遵从规律有发展,培育市场铸品牌;如果把医院当成肉猪养,以屠宰吃肉为目的,就会把病人当成商品来开发,榨干其最后一个铜板后“赶走”。一些在赚个盆满钵盈后拍屁股走人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把社会责任和道德良心抛到九霄云外,背离了医院的宗旨和价值,从而自掘坟墓,最终被患者抛弃,被社会否定,被市场淘汰。因此,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投资者要有长远打算,要有做慈善的心态,树立“工匠精神”,以“铁杵磨针”的毅力,致力于把医院做好做大做强。

  笔者认为,目前非公立医疗机构中面临的不规范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是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不能因此否认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存在价值,更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要通过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帮助,尤其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自身的主动有为,应对困难,化解矛盾,提升素质,重塑形象,从而转危为机,迎来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