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介绍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专访>详情

人物专访

从“补充”嬗变为“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办医“化蛹成蝶”量变期待质变
——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教授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记者唐智峰 通讯员马黎汉 发布:2019-12-27 14:31

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资本进入我国医疗行业已经40余年。从早期承包科室、开设小诊所,发展到如今社会办医遍地开花、众多优质社会办医品牌被业界和社会认可,40余年来,我国社会办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2月28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主办,武汉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承办的“中国社会办医示范启动大会”将在汉召开。大会前夕,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接受了武汉晚报专访。他表示:社会办医发展至今,已经到了量变到质变高质量发展再起航的时期。

社会资本大举进军医疗

马云曾放出预言,“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

在目前政策红利下,社会办医如雨后春笋持续爆发,呈快高速发展态势。郝德明说,现在全国每天新增六七家社会办非公立医院、百余家门诊部与诊所,明年甚至有2万多张床位的航母级社会办非公立医院开业。

据悉,这家将拥有2万余张床位的医院,就是7月19日开业、第一期5000余张床位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其规划总投入150亿元建成大型医学城。

这不是孤例,社会办医万张床位时代已经来临。

公开数据显示,万张床位的社会办医疗集团名单,还有华润医疗、北大医疗、海尔医疗、奥克斯医疗、中信医疗、宝石花医疗、中信弘慈、新风医疗、和康医疗、今日健康、远东医疗、复星医疗和宜华健康等,床位数已经成为很多医疗集团建立起的规模化竞争门槛。

郝德明表示,以新风医疗、海尔医疗、一方集团和富立集团等其他产业转型上市公司积极进军医疗为例,说明了社会资本办医热情高涨成为趋势。

据悉,就在今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宣布正式全面进军医疗,未来5年医疗行业会成为集团的支柱,包括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3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的万达健康。

近年,很多房地产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都看准了医疗健康行业,包括绿地、富立、碧桂园、万科、恒大等在内的30多家房地产企业进军了医疗健康领域。近期网爆香港前财政司司长、现任南丰集团和新风天域董事长梁锦松,领衔对和眭家医疗股权重组并购的成功案例,表明医疗健康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

社会办医

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办医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莆田系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开始进入医疗市场。当时社会办医的形式主要是开设“老中医”门诊、性病门诊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办医开始了第一次升级,通常以承包、托管公立医院科室的方式取得执业资格。

2000年左右,社会办医迎来第二次升级,社会资本开始独立开办医院。

我国社会办医出现至今,其在国家医疗卫生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嬗变。

郝德明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成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由单一的公立医疗机构组成;第二阶段引入非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补充;第三阶段非公立医疗机构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开头就明确了社会办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定位,即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不同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医疗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这代表未来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由政府和社会共同组成,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作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作为。

社会办医量变期待质变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0.8万个,其中社会办非公立医疗机构占全国医疗机构的530%以上;医院3.4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社会办非公立医院2.2万余个,社会办非公立医院占全国医院总数的65%。

不过,在机构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社会办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量仅占20%左右。社会办医的量变与质变的巨大差距,充分反映了社会办医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特殊性的认识还不充分,不重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医院品牌的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最终造成服务量少。

过去说的“政府不放心,社会不认可、百姓不满意”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老百姓宁可去拥挤的、环境和体验不是很好的公立医院排队,也不愿意去社会办非公立医疗机构看病,这也是造成服务量少的原因。

郝德明表示,社会办医行业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很多短板,这都是社会办医转型期的问题,不过,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通过进一步深化医改是可以解决的。


提升社会信用和服务能力最为关键

与公立医院有政府背书不同,社会办医长期以来存在着品牌信任度低的问题,近年来“魏则西”、贵州“欧亚医院”等一系列医疗诈骗事件,使社会办医信誉度受到重创。如何才能建立社会办医的品牌和信任度?难点在哪里?

郝德明表示,社会办医面广量大,良莠不齐,主要是社会办医没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进行管理。

“不能等出了问题再管,医疗质量安全和服务能力是靠培育出来的。” 郝德明说,问计永续经营路上,社会办医发展正面临一份全新的时代问卷。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稳步快走,并没有标准答案,需要行业各方一起携手努力、探索,社会办医是新生事物,需要的是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而不是歧视偏见,更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其中,提升社会信用和服务能力最为关键,也尤显紧迫。”

公立医院以行政管理为导向,建立了一套等级评审体系。社会办医行业过去比较乱,没有国家级行业团体标准。因此,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解决行业问题为导向,制定了两个标准、两个管理办法。

两个标准是指,建立社会办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及其管理标准、医疗服务能力星级评价评级管理办法及其管理标准,简称为评信用和评星级的“双评标准”。这套“双评”标准已被国家标准委员会纳入到国家级行业团体标准体系,并即将成为国际标准。

郝德明表示,“双评”工作给社会办非公立医疗机构带来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两个背书、三个改变。

调研统计分析以及医院的信息反馈显示,通过“双评”工作,医疗机构发生了“三个改变”:第一,医疗服务的门诊量普遍增加10%以上。第二,成为星级医院有了品牌后,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愿意来谈业务和合作、执业的医生多了,促进医生流动。第三,取得成为国家级的星级医院是一种荣誉后,增强了医务人员自信,增加了医院队伍的凝聚力,团队更稳定了。

“两个背书”首先体现在:第一,协会给社会办非公立医疗机构品牌宣传提供了背书依据,他们向社会可以大胆宣传自己在信用与能力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第二,给管理者带来了第三方整改意见的背书,把医院管理者与医务人员间的管理矛盾转移到了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提出更专业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容易被医务人员理解、接受和形成共识,避免了陷于被院长领导穿小鞋和刁难的误解与妄议。

郝德明说,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作为公正、客观的第三方,按照行业标准对社会办非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严格检查,组织全国专家对其进行“号脉问诊”“照照镜子”“洗洗澡”,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双评”为加强行业自律赋予了创新手段,对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规范化发展带来了推动力,营造形成了争星创优的好氛围。” 郝德明表示,通过树立一批红名单,来传递行业正能量,促进医院之间的比学赶超,学习优秀的医院,以后还要解决黑名单的问题,坚决清理害群之马,“双评”工作最重要的是推动了行业品牌和口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