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介绍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详情

工作动态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2019年分支机构工作会议
暨地方协会工作座谈会在京圆满召开

来源:会员组织部 作者:会员组织部 发布:2019-06-04 10:57

会议合影

会议现场

5月31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 2019年分支机构工作会议暨地方协会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圆满召开。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主任科员成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副会长闫东方、刘晓程,协会各分支机构、各省级、副省级地方协会负责人等13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协会副秘书长王珊主持。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主任科员成敏讲话

会上,成敏围绕社会团体分支机构的定义、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及分支机构相关管理规定等进行了指导。她指出,分支机构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会应当建立健全分支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督,规范分支机构管理。她还对协会参与脱贫攻坚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希望协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脱贫攻坚的基本医疗保障工作。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通报协会2019年重点工作

郝德明介绍了国家有关社会办医的最新政策动向,通报了协会2019年重点工作。他提到,在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社会办医提出了新的利好政策。协会作为全国唯一从事社会办医和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国家级一级行业协会,多次参与了即将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的研讨并提出了建议。

他指出协会2019年的重点工作,一是要全面开展双评工作;二是做好换届大会筹备工作;三是继续做好医协体推广应用,促进医协体同医联体融合发展;四是进一步做好行业调研咨询服务;五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六是办好中国社会办医期刊杂志;七是举办品牌学术论坛;八是根据科技部要求,设立并开展医学科普奖评选;九是举办公益扶贫活动;十是完成社团评估工作。

协会副秘书长王珊主持会议并通报组织建设工作

王珊通报协会组织建设工作。她指出,分支机构、地方协会建设是建立健全协会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项工作、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落脚点和切入点。协会成立五年来,已正式成立分支机构47个,推进了28个省级、副省级地区成立了社会办医相关行业组织。各分支机构按照“四个链”的建设和发展思路,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8年各分支机构会员数量都有了较大增长,举办年会、培训、研讨等相关活动百余场,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项目和行业调研,配合总会开展双评和医协体建设工作。2019年协会还将相继成立病理、口腔、体检、医养结合、药事管理、超声等十余个分支机构。为了加强分支机构规范化管理,协会日前正式印发了《分支机构考核评估管理办法》,自今年起将对分支机构施行考核评估。 

协会副秘书长林庆贤通报双评工作

林庆贤副秘书长通报协会双评工作。他表示,协会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社会办医行业现状和特点,确定以社会信用等级评价和服务能力星级评价作为推动行业自律和持续改进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他重点围绕“双评”体系建立、工作实践、展开思考三个方面,介绍了评价标准制定过程、标准框架体系、主要特点、评价流程、实践经验体会、下一步工作展开要求等。截至目前,全国先后已经有60家医疗机构参与双评,通过双评帮助受评机构认清现状,促进规范化建设,激发受评机构主人翁意识和凝聚力,引导受评机构健康长远发展。希望各分支机构、地方协会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加大双评宣传力度,建设评价专家队伍,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培训及评价工作。   

协会信息中心主任陈晓满通报医协体建设工作

陈晓满通报了协会医协体建设工作。他指出,“全国多学科医疗协作体云平台”是协会组织社会办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的跨区域的多学科医疗协作大平台,是国家医联体四种模式的有效补充。通过整合专科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助力国家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目前医协体已建立专科协作体56个,入驻医疗机构689家,其中41家通过协会双评的医疗机构作为医协体中心医院,正在医协体平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协会医协体建设作为提升行业服务能力的重大举措,将对加快形成我国多元化办医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协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程文灏通报委员会工作  

程文灏通报了协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IMECC)的工作。“IMECC”以“整合全球优质医疗资源,构建世界健康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致力于推动52万余家中国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全球医疗机构进行医学交流、科研发展、贸易往来和战略合作,从而提升我国社会办医临床技术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全球医疗健康领域产品、技术、贸易等多方面共同发展。国际化进程是社会办医的必由之路,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未来发展需要引进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吸取更多海外医疗机构的管理经验。“IMECC”自成立以来,已多次与日本、美国等顶尖医学院、医疗机构开展交流合作。

颁发协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聘书

会上,对协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家良教授、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保国教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海南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秘书长沈建伟在会上分别就本分支机构和地方协会建设发展思路、工作开展情况和2019年工作计划等做了经验分享与交流。

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家良教授做经验分享

赵家良表示,眼科专业委员会自2017年3月成立以来,以整合、管理、培训和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眼科专业人员,提高其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和推动社会办眼科医疗机构健康发展为目标。专委会通过构建合理的组织框架,对主委、副主委和常委进行工作分工,每年组织召开全国年会、开展眼科规范化诊疗全国巡讲活动及召开专题高峰论坛等。他指出,专委会下一步将继续发扬民主办会精神,调动各方积极性,办好专委会各项会议活动,进一步加强专委会会员发展和组织建设,推进专委会各项工作开展。 

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保国教授做经验分享

王保国介绍到,麻醉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4月正式成立,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麻醉学科的组织建设、管理体系、安全制度、住院医师培训以及麻醉学科新技术等,举办了多期麻醉科主任培训班,有效提高了社会办医疗机构麻醉科主任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专委会通过开展公益活动、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积极开展与兄弟学协会的合作交流。他指出,专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强麻醉学科教育培训,协助各省级协会建立麻醉专业学术组织,发展壮大会员队伍,举办麻醉科主任培训班,并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

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做经验分享

闫东方在会上介绍了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的办会经验。上海协会于2009年正式成立,发展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经过10年的开拓和努力,已成为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拥护的会员之家,是上海市卫健系统的主流协会之一。协会以开拓创新的思维,不断整合资源、集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办医的发展。一是发挥行业建言献策作用,在调查研究中提升作为;二是发挥行业建设引领作用,在精准谋划中展示作为;三是发挥先进典型效应作用,在行业指导中体现作为;四是发挥协会融合平台作用,在交流合作中提升作为;五是发挥行业自律指导作用,在监管协调中有所作为。

海南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秘书长沈建伟做经验分享

沈建伟介绍到,海南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由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厅批准,于2018年6月正式成立。协会成立后,不断开拓工作局面,围绕倾听会员呼声、积极开展基层调研,结合行业监督与自律,开展培训和“双评”加强行业规范管理,以“一带一路”思想推动琼台与国际合作,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海南协会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继续大力发展分支机构,加强培训和学术交流,以“双评”为抓手,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大力发展分级诊疗,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交流。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做总结讲话

郝德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更是行业管理经验交流的盛宴。社会办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行业发展的同时更加需要行业协会进行服务、引导、规范和管理。希望各分支机构和地方协会负责人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认真传达会议精神要求,相互支持、共同促进,推动协会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