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实话石说丨宝宝发烧先别慌 合理用药来帮忙
为人父母,宝宝一旦发烧哭闹一定会非常紧张,所谓“烧在孩儿身,痛在父母心”实属正常。但其实发热是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是免疫反应的正常表现。孩子一次发烧的经历可以增加免疫系统中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的生成,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也可以说是免疫系统重建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机体有利的。但是,如果孩子发热过高或发热持续时间过久,会对其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事实上高热会使婴幼儿的大脑皮质过度兴奋,从而引起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惊厥。另外,高热时孩子的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及便秘等情况。持续发热还会降低孩子的抵抗力,继发细菌或病毒的二重感染。
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感染是首要因素。无论是病毒、细菌或其它病原性微生物,当其侵入人体,会激发免疫系统放出“致热素”,从而影响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将特定的体温提高,从而超出正常范围,发热即出现了。除了感染以外,一些非感染性的疾病同样会引起发热,包括结缔组织疾病、肿瘤等,甚至是一些生理的问题也有可能让孩子出现体温的波动,比如说天气特别炎热时,孩子在户外活动有可能会引起发烧,还有剧烈运动以后,肌肉短时间内迅速产热会引起发热。事实上,孩子的体温绝不是始终保持恒定的,上下波动非常正常。
家长首先要搞清楚一点:发热程度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婴幼儿的正常体温及其测量方法:
其实当孩子的体温低于38.5℃时一般是不主张使用退烧药物的,应以物理的方式降温为妥,如保持空气流通、暴露肢体、枕冷水袋、湿毛巾擦拭等,只有当体温高于38.5℃时才建议使用退烧药,以防止宝宝发生高热惊厥。
事实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服用一次退烧药后,如果热度不退,再次服药应间隔6~8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宜超过4次;不能在短时间内服用多种退烧药,以降低重复用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只有在使用一种药物后如出现持续高烧不退、恶心、呕吐等特殊情况时才可以考虑在至少间隔4小时后换用另外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退烧药物。
目前常用的退烧药物,也是被WHO(国际卫生组织)、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所推荐的主要是2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正常合理用药的前提下,这两种药是可以放心地用于儿童退烧的,而之前的阿司匹林目前已经非常少用于儿童退烧了。这2种药物均属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其优点是可以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但对正常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PG)的合成与释效,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升高的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产生退热的作用,此时机体散热增加,外周毛细血管扩张,出汗亦增加,体温随之而下降。
在退烧的强度方面,布洛芬(美林)要比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来得大,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也要长一些。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最好不要首选布洛芬用于退烧,否则可能会影响宝宝病情的观察和后续的治疗。不过6个月以上的儿童, 这两种退烧药都是可以使用的,但当宝宝发高烧时(一般认为可以放宽到39.2℃以上),布洛芬比同等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更有效,且退热持续时间也更长,建议临床选用。
在不良反应方面,2种退烧药也是不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主要在肝脏,布洛芬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中。
▶1. 用药前必须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清成分,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如泰诺片、日夜百服宁片、白加黑感冒片等)。特别是要留意中成药,事实上很多中成药的组分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感冒灵颗粒、维C银翘片等),不可忽视。
▶2. 用药期间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使用。1天的对乙酰氨基酚用量不宜超过2g(国外建议不超过4g,但亚洲人群与欧美人群无论在体质、体表面积、饮食习惯上均完全不一样,所以药物的安全剂量也会不同),否则可能导致肝脏受损。一天服药不得超过4次,两次用药间隔需6~8小时,严格不低于4小时,同时喝温开水来加快药物代谢。
▶3. 连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不应超过3天,如症状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4. 用药时应格外注意剂型和剂量,严格根据年龄和体重按说明书用药。未开封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剂应室温保存(10~30℃),且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使用后则应拧紧盖子,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2~8℃),以求保证药效。
▶5. 一旦服药过量,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医处置。医院及时进行催吐洗胃并用乙酰半胱氨酸解毒。及时有效地处理可以很好地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最后用四句话来概括宝宝发烧的用药原则:病因不明缓用药,短期低烧免用药,暴发高烧慎用药,合理用药是首要!
❖声明: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石浩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信用与能力评价专家库专家;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理事;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药学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使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者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聘“食品药品安全科普专家”;上海健康医学院系部学术委员会委员;黄浦区科普志愿者协会理事长;黄浦区医学会药事质控专家组成员;黄浦区人民陪审员;第2届黄浦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常委;第2届黄浦区科协代表,第2届黄浦区红十字会理事。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的《中国临床医师杂志》编委,《中国医刊》特邀编委,《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