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介绍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详情

工作动态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
第一次全体常委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 作者: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 发布:2017-08-30 15:31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常委会议于2017年8月27日在南京同仁医院顺利召开。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驻会副会长赵书贵、副会长于振坤、会员组织部主任王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欣、刘世喜、卓明英,常委彭渝、黄杨娟、袁雅生、董明敏、张剑、韩瑞珠、张华连、赵德安、滕清晓、戴朴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赵书贵主持。

本次会议进行了部分专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调整,进一步学习了解了非公立医疗行业发展政策与形势,和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的办会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主要任务、工作思路和以“一个重点,两个推进”为核心的三年奋斗目标及工作路径图。并就专委会今后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及任务展开探讨与规划,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会议现场

首先由郝德明副会长兼秘书长介绍了中国非公立医疗行业的现状,近些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非公立医疗行业快速发展。他指出,为我国非公立医疗从业者做好服务,正确引导44.4万余家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健康发展,建立起以非公立医疗为品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行业协会的重要任务。据他介绍,协会的各专科专业全国性分支机构,不是单纯的学术交流组织,它的组建和发展要着力关注“四个链”的建设与发展:分别是产业链、人才链、学术链和资金链。产业链是行业发展的动力,人才链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学术链是行业发展的标准,资金链是行业发展的保障。行业协会不能办成“红顶商人”、“二政府”,要坚持办会的社会性和市场性,做好服务是根本,同时要做好管理和指导,建立行业管理标准,树立行业“红名单”,扶持正能量,鼓励表彰行业内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郝德明副会长兼秘书长讲话

郝德明副会长兼秘书长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今后工作提出了指导建议,强调专委会成立后要以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和技术管理的三大任务为着力点,加强本专业领域产业发展、培训提升和标准制定,积极吸收公立医院的专家、医药企业、投融资机构相关人员参与专委会工作,按照“四个链”的建设和发展思路,来全面精准进行工作部署,切实把工作做到实处。

赵书贵驻会副会长主持会议

赵书贵副会长通报协会关于调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的决定,经专家推荐并经协会研究决定提名协会副会长、南京同仁医院院长于振坤为本届专委会主任委员人选、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张庆翔为秘书长人选,经常委会议表决通过。

于振坤副会长、主任委员讲话

于振坤主任委员表示,专委会在协会领导下会尽快推动下一步工作。他指出目前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要着重解决四个关键点,即规范、培训、融合和发展,通过规范奠定专业发展的基础,在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培训提升专业操作水平和医疗质量,融合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资源,最终目标是坚定不移的推进非公立医疗行业发展。

主任委员于振坤教授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建立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耳鼻咽喉科网络服务和培训体系,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立医院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专科医院的调查统计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会员,积极动员有一定代表性的公立医院专家加入;二是在组织建设上,按照专业划分开展工作,内设耳科组、鼻科组、咽喉头颈组、投融资组、装备组,各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组织本组活动和与其他组之间的活动。同时设立顾问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带头人要求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特殊情况可以放宽至70岁;三是准备明年组织召开专委会年会,期间不定期举办培训交流活动。

与会人员发言

会上,与会人员积极发言,充分交流,互相学习和汲取经验,为专委会下一步工作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