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筹建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德达医院顺利召开
座谈会现场
2024年5月10日下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筹建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德达医院顺利召开。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定代表人郝德明、会员组织部副主任兼医疗质量评价中心副主任董慧、人才技术服务部副主任毛艳,上海德达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卉慈医疗创始人杨晓文、空军军医大学肺部疾病研究所所长、全军呼吸内科专科中心主任金发光、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哈佛医学院动态生医指标研究中心创立主任彭仲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理事长、北京阜外医院呼吸与肺血管病中心主任柳志红、上海德达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脏外科学系主任孙立忠、上海德达医院医疗副院长黄连军、空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睡眠医学科呼吸内科主任高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张希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睡眠医学主任胡克、广东省人民医院睡眠呼吸专科主任欧琼、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院长、冬雷脑科医院集团总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刘卫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呼吸内科主任钱小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主任范慧敏、安徽省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贵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睡眠中心主任张佐、甘肃省睡眠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谢宇平、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身心医学科/睡眠中心主任童茂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李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赵明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睡眠专病中心主任、精神病学主任于逢春、新英格兰睡眠学院联合创始人、国际睡眠技师协会委员会亚太地区执行主任李其阳、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江贵平、北京杰富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唯青、南京迪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盛洪等60余位睡眠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董慧主持。
协会会员组织部副主任董慧主持会议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在致辞中表示,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和加快发展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政策,逐步放开限制,拓宽发展空间。特别是2019年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要“规范民营医院发展”,标志着我国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正在迎来发展春天,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正日益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作为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协会始终致力于推动非公立医疗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促进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为实现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国家医改目标贡献着应有的力量。他同时指出,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睡眠是一个占据三分之一生命时间,并且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主题。而改善睡眠健康的核心环节并非仅在于院中治疗流程,还在于院前筛查、院后管理等方面。睡眠医学作为消费医学,非公立医疗机构可以有效填补现有睡眠诊疗中可延伸以及个性化的环节,做好协同、互补,从而扩大我国睡眠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为促进我国睡眠医学的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致辞
睡眠医学专委会主要发起人、上海德达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杨晓文教授介绍了专委会发起及筹建工作情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意识也不断提高,睡眠医疗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当前我国已明确识别出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多达80余种,影响超过3亿人口,其中包括约7000万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人群。遗憾的是,大约90%的睡眠障碍患者尚未接受到诊断和适当的治疗。鉴于睡眠疾病的高发病率、快速发展的产业速度以及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庞大规模,尽快成立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显得尤为迫切。专委会成立后,首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保非公立睡眠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发展,以及如何支持非公立医疗临床人员接受系统化教育培训并纳入相应的认证体系。专委会应聚焦于构建全方位的睡眠医疗行业标准,包括确立诊断标准、治疗标准、医疗设备规范、质量控制体系、机构认证程序、教育与培训要求、数据管理规范、伦理安全政策以及跨学科合作框架,构建全方位的“大睡眠”学科体系。同时,利用更加灵活的管理和决策体制,协助公立医疗系统,填补院前筛查、院后管理等工作,实现公私医疗资源的互补与优化,扩大睡眠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从而助力我国睡眠医学领域的整体发展以及人民睡眠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上海德达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杨晓文教授介绍专委会发起及筹建工作情况
在随后的研讨中,各位行业专家积极分享见解、交流当前睡眠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探讨睡眠医学领域发展的新策略,进一步明确了专委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未来发展规划等。
空军军医大学肺部疾病研究所所长、全军呼吸内科专科中心主任金发光教授表示:无论是体制内外何种形式,都必须严格遵循党中央的领导,始终把人民健康作为工作的核心。医疗工作者要不忘初心,保持仁医之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解放军相关联勤保障机构的一员,将积极参与到睡眠医学事业中来,推进睡眠医学在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中的发展,建立相关行业标准,加快提高我国整体的睡眠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睡眠健康服务。
金发光教授发言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哈佛医学院动态生医指标研究中心创立主任彭仲康教授强调:协会应充分利用其灵活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依托当前国际睡眠医学的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和创新诊疗、科研及教育体系。睡眠医学领域应全面深化睡眠相关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到长期健康管理的整合应用。积极引领从可穿戴监测,到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技术在医疗健康产业中的转化与融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大睡眠”学科的发展,引领世界睡眠医学的创新和进步,实现从传统医疗模式到高度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医疗服务的转变。
彭仲康教授发言
空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睡眠医学科呼吸内科主任高和讲到: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00家睡眠医疗机构,但仍未能满足相关睡眠疾患人群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此外,缺乏规范化的培训和准入制度严重制约了睡眠医学及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特别是睡眠医学专科医师与技术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成为制约我国睡眠医疗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睡眠医学医务人员提供系统的教育培训及建立相应的认证体系,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和教授发言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理事长、北京阜外医院呼吸与肺血管病中心主任柳志红、上海德达医院医疗副院长黄连军等专家再次强调了睡眠医学跨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梗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已经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终末期阶段,往往只能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解决。如果能利用非公立医疗卫生系统更加灵活的管理和决策体制,协助公立医疗系统在不同学科中积极联动,在睡眠疾病前期主动进行跨学科筛查与管理工作,实现 “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那么将显著降低医疗成本,更加高效地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柳志红教授线上发言
黄连军副院长发言
最后,与会人员就专委会工作职能、发展规划等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表示,此次成立睡眠医学专委会意义重大,随着全球对于睡眠在维持健康和预防疾病中作用的认识加深,睡眠医学已经转变成一个综合性学科,睡眠医学也将在全球健康目标的实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睡眠医学领域专业人才匮乏,未来的发展需要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进一步提高综合诊疗水平和供给能力,从而促进国内睡眠医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与会嘉宾交流研讨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