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2015中国非公立医疗创新发展论坛——胡善联教授演讲
我今天要讲的主要有:影响我们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及多元办医的因素、国内部分试点省市社会办医的改革经验及公私医疗机构合作的国际发展情况。
第一部分 影响我国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及多元办医的因素:
是什么力量推动健康服务产业和多元办医的发展?第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对医疗消费服务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这促使我们要大力推行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第二个方面,大量的社会资本都准备进入到医疗行业,这对于投资人来说,选择什么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方面,国家卫生改革政策推动,这几年以来有很大的发展。从2009年新医改开始到2015年之间,有许多政策出台。首先2009年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2013年《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2014年《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开展外资投资企业的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这一系列的政策都是在促进我们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整个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的政策是在逐步放宽。
这些政策产生了什么效应?第一个就是促进了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国发[2013]40号文件《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政府方面强化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监管方面职责,推出后要有市场的驱动,所以当时估算到2020年国内健康服务产业总规模达到了八万亿元以上的规模,这是政策效应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是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放宽非公立医疗机构融资政策,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启动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同等待遇。大力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公立医院医师优先到基层医院执业。
什么是健康产业?健康产业在我国目前实行的状况有以下九类: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以及健康咨询服务。这是当前的情况下,健康产业包括的九个方面。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是具有拉动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健康产业。
国家医疗费用基本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政府投入,另外一部分是社保支出,第三部分是个人支出。个人支出又称为私人卫生服务支出,这个比例现在不断的下降,从当年在SARS时是60%左右,到2013年已经下降到38%左右,这38%是个人支出的,还有62%是政府或者是社保系统的,在私人卫生支出中间,大量的资金都来源于患者。我国商业保险发展非常慢,私人卫生支出比例从2000年的不到1%,到2012年的7%,所以从实际出发,我国商业保险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第二个要特别强调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特别提到了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也提到了健康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服务贸易等等。但是我们要提高GAP(中药材生产规范)水平,中药材生产的基地要保证它的质量。我国到2020年要发展50家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的骨干企业,要有10家超过5亿元的现代化领军企业。
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能够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很多地方开展的远程医疗,还有健康咨询、可穿戴设备发展,包括医院移动医疗,这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要发展多元办医?首先从国际形势来讲,多元办医是国际卫生改革的趋势,无论过去是以税收制度为主,还是以医疗保险制度为主的国家,除公立医疗机构以外,都是大力发展私人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趋势,这是世界各国的趋势。其次,多元办医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2014年5月财政部成立PPP(公私合作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批准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合作中心,财政部也发表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实行)》文件,提出很多指导意见和通用合作指南,这是大趋势,在整个多元办医和中国宏观政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再说如何加快我们形成多元化的医疗格局。第一,要有区域卫生规划。从总体上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区域卫生规划或者全国都要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医疗机构设置的规划更要具体化,包括数量、规模和布局。另外要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试点。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落实,这是最关键的!
从宏观方面看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社会办医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调整设置审批政策、简化审批程序,确定社会资本举办医院级别,允许社会资本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扩大设置港澳独资医院的范围。在2010-2013年,我国共确定29所非公立医疗机构是国家临床重点的学科建设,政府补助资金超过1.45亿。这些都是利好的消息,但是要全面落实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什么是多点执业?一点执业以外的多个地点执业,就是医师多点执业。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就是自由执业,什么是自由执业?就是医师可以选择执业的方式,可以个体开业,也可以是联合开业,也可以是自己选择在公立医疗机构成为医院的雇员。我国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医生由单位人进一步变成多点执业者,最后可能会走向自由职业者。这个改革是一条很长的路,到那时候就医会不会变得很复杂呢?当患者住院的时候既要付给医院钱,也要付给医师钱,因为医院是医生的平台。所以将来病人出院就像美国一样,既要向医院支付费用,还要支付医生服务的费用。假定说是这样的一个形式,我们整个卫生改革的形式就有很大的变化。
为什么要实行医师多点执业?多点执业以后,病人就比较容易找稀缺的医生专家;其次有利于医生品牌化、医院平台化,通过医疗技术服务做出品牌,病人才会来问诊挂号;最后有利于发展中国卫生事业,而且未来的主要形式是公私合作。
第二部分 国内部分试点省市社会办医的改革经验及公私合作的国际进展
介绍一下我国部分试点省市办医的经验。安徽省要重点说明,因为安徽、青海、福建、江苏这四个省是我国在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重点试点城市。安徽省把加快社会办医作为八项重点工作之一,为社会办医留出足够空间,同时也提到了准入的机制、简化办医审批投入等等这些。
江苏省放宽社会办医准入,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非公立医院。放宽了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养结合、护理院等资源短缺专业机构的规划限制。大力推进医养一体化,开展外资合资、独资的举办的医疗机构。
福建省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鼓励,主要在医生的多点执业,以及放开了申办诊所、门诊部的限制,举办联合诊所,鼓励外资独资举办等等。
北京市允许公立医院以品牌特许经营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这在国际上叫Franchising,例如麦当劳,你只要申请,挂它的品牌就可以。所以Franchising是我们社会资本办医非常重要的,符合资质的个人就可以申请。
上海在2015年医疗改革要点中提出:对非公医疗机构在纳入规划、市场准入、医保定点、重点学科建设、学术地位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政策。对两个国际园区,也大力支持,设立特区服务,支持医生多点执业,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开通以后,对外商独资医院的医疗机构审批服务工作也大大下放。
最后简单谈一下发展公立与私立部门合作的问题。刚才谈到了PPP,PPP是各个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比如我国医疗行业的PPP运行有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凤凰医疗,华山医疗还有中心医疗集团,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我们现在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问题主要在数量多、规模小,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安全、行为规范和诚信是我们要加强的,避免因这些问题造成社会的主要诟病。在政府的医疗卫生改革规划中,还没有确定非公立医疗机构一流的地位,所以这也需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所有同仁共同努力,这我们未来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