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由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更多>>
第四期:武汉百佳人,在困境中为疫区母婴奋力铸就安全岛
援鄂抗疫 英雄事迹
专栏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后,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全力组织动员,广大社会办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或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或坚守岗位,力保一方平安;或捐款捐物,助力抗疫一线,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奉献。此间,产生了大量恪尽职守、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英勇事迹。
为传播英雄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发社会办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神圣使命感,作为全国唯一从事社会办医服务和监管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特开设“援鄂抗疫 英雄事迹”专栏,定期向读者推送社会办医抗疫英雄事迹,希望读者能以他们为表率,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增强使命担当,为社会办医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四期-
在困境中为疫区母婴
奋力铸就安全岛
2020年初始,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武汉这座城市900万人口的安危,危难中奋战在救治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而疫情下的母婴群体,格外需要帮助。 武汉百佳妇产医院 院长 向强 1月23日10:00起,武汉全城公共交通停摆,院长向强主动加入了司机队伍,接来院的孕妇,送出院的产妇。到了晚上,他又亲自开车送下晚班的员工回家。疫情期间医院只有一位司机,面对人手不够,他认为,作为院长他应该做非常时期的非常榜样。 武汉百佳妇产医院 业务院长 王仙荣 疫情爆发后,62岁的业务院长王仙荣更加忙碌,急诊、会诊、查房、手术,24小时随叫随到。从封城到解封,王院长扎根医院,一直没有休息过。有时候连着两台剖宫产手术过后,她还要去会诊其它科室的病人,讨论治疗方案。她的家人都不在身边,只有她一个人留守武汉。 封城后,产房的很多同事困在外地未能及时返岗,产房人手一下子异常紧张,本该休假的助产士陈秀越放弃了休假,决定坚守岗位,为产妇接生。封城期间,她只休息了2天,除了是一名助产士,她还是一位孕24周的二胎妈妈。大宝才3岁,作为妈妈和妻子,家庭真的非常需要她。但是,考虑到医院的需要和产妇的需要,她选择坚守。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助产长 高玉芹 副主任护师高玉芹,是德州百佳妇婴医院的助产长,今年已经63岁,是驰援武汉百佳年纪最大的“逆行者”。 高玉芹助产长了解到武汉百佳助产士人手紧张的情况后,表示愿意即刻启程前往武汉。她2月1日中午抵达,2月2日就投入了产房的工作。第一天夜班,她就赶上了一个生育小高峰,一晚上她助产了4个顺产妈妈,还有一个顺转剖妈妈,一直忙到早上8点。 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助产士 黄思明 驰援武汉前,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的助产士黄思明专门买的羽绒服,到解封离开武汉已经是春天。从2月4日至武汉解封,黄思明坚守新岗位,成为非常时期武汉百佳产房助产的中流砥柱。黄思明说她非常自豪的是,她的行动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家人一致认为总得有人去尽一份力。儿子女儿都以她为骄傲,说我的妈妈是个战士! 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车队队长 王华 王华是湖北仙桃人,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车队队长。为了增援非常时期武汉百佳的司机人手,他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承担起接送产妇,接送员工上下班、保障后勤采买的工作。 在整个疫情封城期间,驰援武汉百佳妇产医院的同事有8位,他们有勇气有担当,是所有百佳人心中的英雄。 最多的一天,24小时内分娩25个宝宝。每天接到疑难的急诊,也成为了百佳产科的日常:是孕期22周,羊膜囊掉出宫颈口,宝宝脚丫子都能看到的杨女士,王院长施行宫颈环扎术;是34周,胎盘早剥并伴有血肿的祝女士,王主任及时手术,宝宝健康降生;是中央型前置胎盘,大出血的抢救的张女士,输血19袋,最后抢救成功…… 疫情期间医院还迎来了被称为“追风少女”的京籍足球小花,国家女足队员汪玲玲“球星宝宝”;滞留在武汉的外籍友人,英籍和菲律宾籍夫妇Rhea女士的小公主Olivia等外籍宝宝…… 从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76天,631个宝宝,0母婴感染。 非常艰难的时刻,武汉百佳妇产医院全体,拼尽全力铸就了一座疫情暴风眼里的母婴安全岛,交上了一份无愧于心的答卷。 为感谢、表彰和鼓励社会办医援鄂抗疫英雄为国家抗疫战斗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协会将向他们颁赠《中国社会办医战疫纪念章》、《感谢状》以及《社会办医抗疫群英纪念画册》。 ▲中国社会办医战疫纪念章 ▲社会办医抗疫群英纪念画册 -END-